close

1475049023-3360185597.jpg

益生菌七大功能

  1. 整腸、消化
    使腸道維持健康正常的環境,促進腸道蠕動,營養成分的分解和吸收都需要益生菌的參與。
  2. 提高免疫力
    有刺激免疫力的效果,增加抗體產生和白血球的吞噬作用以強化免疫系統功能,對抗腸胃道及呼吸道感染,以減少生病的機會。
  3. 抗過敏
    人體內免疫T細胞可分成Th1Th2種,Th2過度反應時,就會啟動產生過敏反應機制,反應在人體上就會表現出皮膚搔癢、呼吸道氣喘、眼睛結膜發炎等。國內外已有許多醫學證據顯示,補充足量的乳酸菌能將Th1Th2調整成平衡狀態,能降低過敏的發生機率,並已有許多臨床研究支持孕婦可在懷孕期間服用益生菌有助降低寶寶過敏機率。
  4. 改善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的發生原因是體內缺乏乳糖分解酶或酶的活性較弱,食物中的乳糖無法被消化,有些人在食用乳製品就感到腸胃不適、腹脹、腹痛,益生菌能先將乳糖進一步分解成小分子,降低乳糖量,因此可有效減少消化道不適的症狀。
  5. 抑制念珠菌的感染
    天氣悶熱、緊身褲裝、免疫功能下降及長期服用抗生素,都是造成念珠菌繁殖過多的原因,對女性朋友最大的困擾,就是私密處感染發炎、紅腫搔癢等不適症狀,平時補充益生菌,有益維持陰部健康環境,改善念珠菌發炎情形。
  6. 體重控制
    腸道內益生菌充足,即可代謝及消耗糖分,進而達到減少熱量的吸收,加上定時的排便習慣,就能控制體內不堆積過多熱量。
  7. 緩解腹瀉
    長時間補充益生菌,有助建立腸道環境健康、降低發炎機會,可有助縮短病程,尤其是幼童、銀髮族、經常旅行者、接受抗生素治療病患。

 

 

益生菌,為何如此重要 ?

人體的消化道內,有多樣的乳酸菌和有害菌共同生存著。喝母乳的幼兒,消化道內細菌叢含有90%以上的雙歧桿菌,以保護消化道,但隨著年齡階段的增長,消化道中有益菌會減少,而有害菌也會跟隨增加。

攝取益生菌可改變消化道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

1475050209-17544669.png

 

 

 

主要成分說明

1475051530-2191033323_n.png

【1】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1.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比菲德氏菌,簡稱B菌。比菲德氏菌為人體年輕腸道最優勢的有益菌,也是人體最重要的有益菌。胎兒出生後第一天至第二天時,大腸菌、腸球菌、梭狀菌首先在嬰兒腸道內出現,到了23天以後,比菲德氏菌開始出現,而且立刻快速發展成腸內最優勢的菌種,同時減少及抑制大腸菌等其它腐敗菌的滋生。服用母乳的嬰兒腸道中的比菲德氏菌最多,但依舊會隨著年齡而逐漸減少。 

2.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人體內最常見的益生菌,也是人體真正的原生菌種,定殖於大腸部位。許多研究結中顯示,身體較健康的人體內龍根菌含量較高,因此推論龍根菌影響身體健康。另外在根據衛生署「食品與藥品交互作用產生人體副作用」的調查指出,共同且適量的使用嗜酸乳酸桿菌以及龍根菌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LDL以及HDL的含量。 功效:

3.雷特氏B(Bifidobacterium lactis) 雷特氏B菌,為腸道長駐型及具有高耐胃酸與高耐膽鹽之益生菌種。主要存在於大腸中,具有幫助消化、改善便秘及腹瀉的效果,亦可耐胃酸 與膽汁,並能存活和繁殖於腸道內、改善受損之腸道黏膜、平衡腸道菌相、及抑制病原菌。另外近年研究發現雷特氏B菌能降低人體血液中之膽固醇含量。

【2】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

 1.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簡稱A菌。主要定居在小腸,是小腸內數量最多的細菌,在陰道壁、子宮頸和尿道都有它的蹤跡。還能治療陰道白念珠菌感染,因此是女性私密保養好朋友。 功效: 嗜酸乳桿菌釋放能殺死某些壞菌的天然抗生素,使陰道菌群平衡。 

2.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簡稱C菌。相當耐酸,是腸道定殖能力最強的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 

3.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簡稱LP菌,台灣最廣為人知的益生菌,也是最強抗過敏益生菌。LP菌可以有效使T細胞產生γ干擾素,降低第二型T細胞產生的呼吸道發炎反應,且極耐胃酸及膽鹽,在腸道中定殖效果非常好,因此被利用來降低人類的過敏症狀。 LP菌是台灣的許清祥博士從健康嬰兒腸道中篩選出來的益生菌菌種,後來又在2004年成功研發出適合東方服用的第一株抗過敏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目前許清祥博士最新的研發成果,是藉由ELISPOT技術篩選出的「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RAP-01」菌株,可說是最具有改善過敏功效的益生菌,同時也已經在2011年取得專利認證。

4.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鼠李糖乳桿菌,也有人翻譯成雷曼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為腸道長駐型,是具有高耐胃酸與高耐膽鹽的益生菌種。主要存在於大腸中,具有幫助消化、改善便秘及腹瀉的效果,亦可耐胃酸與膽汁,並能存活和繁殖於腸道內、改善受損之腸道黏膜、平衡腸道菌相、及抑制病原菌等。 *L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菌株號ATCC 53103)是鼠李糖乳桿菌的其中一種菌株,於1983年被分離出來,並在1985申請專利。Lactobacillus表示是乳桿菌屬,rhamnosus是菌種名稱,GG則是發現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LGG菌是當前世界上研究最多的益生菌,為首批被證實能夠在人體腸道存活並定殖的益生菌之一,同時也是歐美抗敏研究上備受肯定的菌種。LGG菌耐胃酸及膽汁,可以活著通過人體的胃部並到達腸道,附著於腸黏膜和腸內上皮細胞,產生抑菌素,促進免疫細胞的增殖作用,同時產生抗體來對抗病菌,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

【3】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

1.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菌之一。嗜熱鏈球菌被認為是「公認安全性(GRAS)」成分,廣泛用於生產一些發酵乳製品,包括優酪乳和乳酪。另外,嗜熱鏈球菌也可以作為潛在益菌,實驗證明了其具有健康效果和一定的胃腸道黏著性。 


資料來源、菌種功效=>原文網址:【益生菌 - 集合所有益生菌的菌株歷史與功能資料大全】(成分說明之版權所有: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E7%9B%8A%E7%94%9F%E8%8F%8C.html

 

 

副成分

益生素 (Prebiotics),又稱益菌生或者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例如:膳食纖維和果寡糖,能被益生菌利用而產生酸性的有機物質,提供最直接的能量來源,使消化道維持酸性環境,幫助消化促進蠕動,並使糞便柔軟而易於排出。

艾多美益生菌 (Probiotics10+) 為維持消化道健康,除12種乳酸菌以外,還添加以下多種副成分

嗜酸乳桿菌粉、泡菜乳酸菌萃取粉、鳳梨蛋白酶、橘子果汁粉、檸檬果汁粉、麥芽糊精、果寡糖、低聚半乳糖、木糖醇、草莓萃取粉、香蕉萃取粉、蘋果萃取粉、甘草萃取粉、梅子萃取粉、生薑萃取粉、陳皮萃取粉等

 

益生菌讓你不生病 吳伊婷營養師

http://youtu.be/OOD3GiAkDL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綺綺 的頭像
    綺綺

    綺綺的部落格

    綺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